去年,在谈及是否允许私家车经营专车,杨传堂的回答果断而坚决“永远不允许”。随着出租车改革的推进与网约车的发展,今年杨传堂的回答缓和了许多,表示对待新生事物绝不能止步不前、墨守成规。“私家车想要转化为网约车,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转化为合规车辆,从事经营性运输服务。”
按照杨传堂的说法,私家车可以做专车,但前提是要取得运营许可。虽然现阶段私家车做专车还不合规,但后期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转化为合规营运车辆。按照此前颁布的《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,私家车一旦登记为出租车客运,就必须遵循“8年报废”规定,这让兼职做专车的私家车束手无策。而且,根据滴滴Uber等官方数据,平台上的兼职司机平均超过八成。也就是说,坚持推行8年报废规定,会倒逼私家车停止参与运营,那么人们或将又回到招手出行的时代,这显然是已经习惯叫车的用户不愿看到的。
有媒体报道,《暂行办法》或将做出进一步的修改,可能会创造一种新的性质,要求从事专车业务的车辆登记为“预约出租车”,不受“8年报废规定”的约束。这是否就是杨传堂所言的“要设计新的管理制度”还不得而知。但有一点可以确定,对待网约车这类有着共享经济基因的新生事物,确实不能够一刀切,更应该量体裁衣,在规范与调整中促进其稳定发展。
其实,网约车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,更是在资本市场掀起了一阵阵的腥风血雨。经过一年半的烧钱大战,总计投入超过24亿的滴滴快的终于握手言和。就在投资人松一口气时,外来者Uber又强势进入,再次掀起补贴大战,2015年Uber在中国烧了超过10亿美金。不过根据CNNIC数据显示,2015年滴滴的市场份额达到87%。Uber要真正的实现逆袭,通过补贴,短期抢占市场是最有效的行为。有媒体透露,滴滴启动了金额达10亿美元的新一轮的融资,为未来的烧钱大战补充弹药。
可以预见,2016年打车行业又将是不平静的一年。监管层面,网约车新政亟待落地。资本层面,打车平台仍将烧钱不止,补贴不停。